明范式 施善教 ——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高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明范式 施善教
——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高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新高考背景下,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继续坚持打造“理念一流、团队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质量一流、校园一流”的高品位梁才形象,坚决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
强基固本枝繁叶茂,作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三十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质生源基地,我校持续研究、探索如何撬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取得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各大名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校不断优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7月4日,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特邀北京清华附中数学学科特级教师到我校讲学,为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高质量数学强基辅导课。我校部分初三年级学生参与旁听了本节强基辅导课。
此次辅导课属我校常规辅导,向学生讲解了高考数学学科的考查方向、考查方式以及数学精神、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编题方法等。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呈现了数学的“生命力”,充分展示了基础数学学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努力提高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
课后,我校“金牌”竞赛教练代表与我校初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交流。老师们介绍了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我校培训方式与策略。我校“金牌”竞赛教练队伍强大,涵盖五大学科及通用技术学科。
参与此次交流的“金牌”教练代表有唐昌琳、唐言江、何周、秦明福、刘家麟、黄斌、罗柱老师。
我校高一年级几位优秀学生代表与在场的我校初三年级学生进行了经验交流。他们与同学们分享了多年来在我校学习的亲身体验以及心路历程。初中在国龙外校学习、生活三年后,在我校的高一年级这一学年也收获了学校管理、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小惊喜和大推动。几位优秀学生代表情真意切,在场老师无不感动、欣慰。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对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以“追求卓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深入探索早期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并完善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普通高中学段育人模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努力将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要求转化为学校生动具体的办学实践,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社会共同进步育才。
广西普通高中英语学科课程基地牌匾
英语基地主持人:葛华
桂林普通高中语文、物理学科课程基地牌匾
语文基地主持人:王忠英
物理基地主持人:秦竹林
桂林普通高中化学、地理学科课程基地牌匾
化学基地主持人:唐言江
地理基地主持人:范文娟
我校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锋队”和“科技创新先锋队”多年,依据学生个性及发展特质科学设定培养目标,构建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如科学设置课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精专”的“金牌”教练队伍,实施多元评价等。近年来,在数、理、化、生等学科中我校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体系。
我校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充分享受全国竞赛优秀的师资。我校聘请广西师范大学郭永华教授为数学外培教练,广西师范大学顾国锋教授和郭平生教授为物理外培教练,同时我校与杭州、北京、长沙等城市多家竞赛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我校“内培为主、外培为辅”的培养策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保障。
1、培养目标:拓宽知识面 提高思维品质
我校承办世界数学邀请赛决赛
清北学长回校交流会
2、培养方向:立足高考 面向竞赛
双胞胎兄弟代表广西参加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决赛
3、培养策略:内培为主 外培为辅
4、培养模式:请进来 送出去
国内顶尖高校教授来我校讲学
拔尖创新学生参加合作机构线上培训
拔尖创新学生赴清华大学参与培训
拔尖创新学生赴国内一线城市参与培训
5、本校金牌教练: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锋队”(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我校拔尖优秀学生做研读分享
我校拔尖优秀学生做研读分享
(2)“科技创新先锋队”(通用技术学科)
在近10年的高考中,我校每年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双一流“大学的学生人数之多,在广西全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正向引领优秀学子努力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与赞赏。在近10年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每年均有1-10人获得赛区一等奖,每年斩获国家级银牌、铜牌等奖项若干,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收获累累硕果。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的要素,创新驱动实际是人才驱动。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不仅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也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化系统化培养,学校将继续弘扬“追求卓越”的铁山精神,积极探索立德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培育更多时代英才。
文字:李洁 | 图片:黄斌 | 编辑:李洁 | 审核:宣传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