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图文新闻>详细内容

杏坛迎来新力量,雏凤清于老凤声

作者:张显仲 发布时间:2017/06/05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5月26日下午第一节,师大实习生潘凝轩同学代表实习生上了一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汇报课。我校教务处副主任胡斌兵、语文教研组组长李会长和黄焕宁陪同师大文学院教授岑学贵全程参与。

作为一个初登讲台的在校生,潘老师身上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她整堂课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目标明确。这节课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词作中的景物描写,二是三国人物中苏轼为何单单选了周瑜,三是怎样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景物描写部分主要由教师赏析,进程比较顺利,推进也比较快。后两个主要问题采取由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代表阐释的方式推进,学生讨论热烈,教师走进学生队伍参与讨论,代表们的阐释精准到位,有自己的理解,相互交锋,把问题探讨地比较到位。特别理解“人生如梦”句时,有学生能够始终围绕句子本身并结合写作背景来全面分析。最后,这节课在郎朗读书声中结束。

一场热烈的评课活动由此展开。先是由潘凝轩老师自己汇报教学设计和整体感觉,潘老师比较谦虚,主要讲述了这节课自己存在的不足。接着由其直接指导老师文明月点评,文老师对潘老师以生为主、授人以渔、自然的教态等给予高度评价。我校高三教师张华峰从有利于潘老师成长的角度提出指出问题并给出比较中肯的建议,诸如课件制作对比色不够突出、声调起伏不够、教师应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并推荐阅读孙绍振教授《论赤壁怀古的智者风流与学者风流》一文。李晓萍老师代表我校带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对实习生们在此阶段的表现向岑教授汇报,对他们的努力、虚心、进步给予充分肯定,也给出一定的建议。李会成老师代表我校教师总结发言,充分肯定初登讲台的潘老师各方面优点,同时也表达对年轻人的美好祝愿。最后,由岑学贵点评,岑教授首先表达了几层感谢,之后岑教授认为,这节课潘老师展现的基本功、课堂驾驭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都是可贵之处,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可以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当然毫不回避问题,从导入到最后铃声响起,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分配都详细记录,逐一分析,目的让学生能够更明确课堂时间分配合理性的重要。最后,告诉学生一节课应该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让学生有收获,可面面俱到,也可专项突破。不但实习生,即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觉得一番话受益匪浅。

这是一次成功的中学与大学的对接,这是一次新老教师思维的成功碰撞,相信新教师在这样的历练中可以快速成长起来,同时也相信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在这样一只雏凤面前,或是忆起些峥嵘岁月,或是被年轻的活力所感染,或是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