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研活动>详细内容

认真耕耘四季 时间自有答案——生物园特色课程之食用菌栽培 首批菌菇采收啦!

发布时间:2022/10/13 点击数: 【字体:

暑假的尽头是秋季期的开始,夏末初秋的国龙校园里,伴着阵阵悦耳的铃声,传来声声同学的读书声,生物园也迎来了老朋友——食用菌。食用菌栽培作为我校生物园的校本课程,备受学生喜爱,本次实践年级为高一年级,由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承担实践活动指导。在备课组长廖春香老师的组织研讨下,明确活动方案:9月初理论学习与分组、体验种植、收获成果。

4d7bbfacdf4a4a269a6aa8a93b77b85c.jpg    

7fc6263ef4d3412e8ec911cf8127454e.jpg

 

金秋十月 耕耘有时 收获已至 ——2201班的种蘑菇报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凉风有信,似在低述秋月里的小确幸;秋天,是美好的季节,与青葱告别,向成熟进发;秋天是被温柔包裹的季节,要做更多美好的事,成为更温柔的人。

2022年9月13日

今天我被我们班的生物老师廖老师叫去,她让我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去领菌种。

我领到了4块菌种。菌种是一大块儿圆柱形的东西,深棕色和白色相间,棕色的好像是碎木片、腐殖质一类的,至于白色的部分似乎是菌丝(后经生物老师说明,证实了我的猜测)。菌种需要拆开塑料包装,再放到种植架里面,一天要浇3-4次水,因为蘑菇生长很需要水分,而这几天天气又热,所以要多浇水。


65137c7219ca4020842902fcb19fe90a.png

(图为菌种)

2022年9月14-19日

我这个星期好像都忘记浇水了。学委说生物老师嘱咐我们要及时浇水,浇完水还要在菌种上面盖上湿抹布以保持湿润。学委还说后面她也会去浇。终于有可以搭把手的人了,那就轻松了,我窃喜。


2022年9月20日

我们班学委找到我,说她好像忘记浇水了,这么多天没去看,我们的菌种估计是凶多吉少。


2022年9月22日

今天是廖老师晚自习,她把我叫出去问问蘑菇的情况。我其实也不知道,只能说我们班的还没有出菇。下课的时候带他们去看了看蘑菇。情况确实不太好,白色的菌丝已经不太能看的见了。

2022年9月27日

今天上午我带着小组一起去了生物园,因为我把相机带来了学校,给小组成员合了一张影。


ccbdb06d84a04803a6cebc41fa18a305.png


(图为蘑菇小组的部分成员)

我跟大家详细地说明了种蘑菇的要领。


    498afdf1d17748618e1a2b85d332685a.png

 0e1c4221b76b4d1bb8282f9c71b665b8.png

(图为小组成员在浇蘑菇)

    

然而令我失望的是,我们班的菌种仍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eda234a8c5394c5389d42b43f6f5b094.png

dbf1c155646743fcbe8da587c65f0688.png


(这是其他班的蘑菇)


2022年10月8日

放了一个国庆假期回来学校,我们的菌种终于发了一株小蘑菇;坏消息是,这株小蘑菇已经挂了。


1c776c2423a7407e8095431dcf784e82.png

61becd2cff6c479f8c95b480d161e964.png

6716f33b898f4579819ec9fc7243396c.png


2班的组长安慰我们说,可能是我们班的菌种不含或少含平菇菌种,而另一种则需要至少45天才能出菇。不清楚这是真的,亦或是单纯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罢了。不过我希望这是真的,我的日志只能记录到这里了。还好,我们的菌种大概还有救,小组的工作也分配妥当。但愿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成功种出更多的蘑菇。



2202班的种蘑菇报告


那个灿烂的下午,生物老师带着我们去领菌菇包——我们即将执行一个有意义的任务:温室培养菌菇。

我们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都十分积极,大家热热闹闹地跟着。菌菇包的模样不大好看,黑乎乎的,像泥巴块。我们将领到的菌菇包种下去,洒上水,它真的能长出来吗?长出来能吃吗?大家都巴巴地望着。

蘑菇需要一直保持湿润;在我的安排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陆续有序地前往生物园浇水。日复一日,心中才渐渐生出一种感情:这是蘑菇是属于我们的呀!我们自诩是浇水最勤快的班级,似乎心中憋着一股劲:要比比哪个班的蘑菇最先长出来!很遗憾,当别人的蘑菇都已可以采摘、我们心急难耐时,菌菇包上才慢慢悠悠地冒出一小坨菇孢。可是它们是那么可爱:圆圆的、滑滑的,嫩黄嫩黄像漂亮的皇冠!我们对它们愈发好了;大家抢着去看、去浇水;菌菇们得了宠长得也愈发卖力。此时,我们确是隐隐体会到一种类似父母哺育儿女的心情。

榆黄菇长势喜人,平菇争相出头;到国庆时,我们摘了一株刚刚好的平菇分给大家带回去。我拿着一小朵回家,晚上涮在火锅里,虽然只有几口,但每一口都是满足。当真心和付出得到回报,莫过于人生最大的乐事了。

be0f29b72e3d4c7a873bd2f45ce7d530.png

b9a6ba1986bc44eaa9d1f40795989ff8.png

59a1e77d52cf4fd1b9d773fccd06ec5f.png

0df0f321e51c45fba768221863f000a3.png



2203班的种蘑菇报告

九月的艳阳天下,湿闷的生物园里,03班的同学们手捧着襁褓婴儿般装袋的菌种,眼里满是好奇与期待。鸡腿菇、平菇、黄蘑菇、鸡枞等等菌类,种类繁多。此时正是平菇秋栽的大好时节,10-11月份就会出菇,各班为了争得第一名都暗暗较起了劲。


bdc25cd71a29458697441901a59d6e70.png


平菇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侧耳科、侧耳属的可食用好光菌类,也是我们班最先萌发的菌类。适宜平菇生长的温度为24-30摄氏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变化对平菇的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由于班上同学踊跃的报名,浇水的重任被分给了六个小组,每组5-6名同学,每天按时定量给蘑菇们保湿。两个喷壶、五块湿抹布,就成了真菌萌发的必备条件。一天浇五次水,用花洒头均匀地淋洒培养袋四周,保证菌种培养基质含水量在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也不应低于85%,环境的严格把控是菌种萌芽的关键。


8388528c02f445eb9c2ec09ee6a3558d.png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班同学悉心的照料和呵护下,在祖国73周年华诞之际,怒展的平菇以昂扬的姿态迎接这伟大的时刻。纤细白嫩的身姿又好似攲斜的羞涩少女,正握着白伞静守着这秋光。


60f3d5c375924ac08f54d640a6465e54.png


平菇的子实体丛叠而生,菌盖呈瓦状、扇状、贝壳状,菌盖肉质肥厚柔软。菌盖表面颜色受光线的影响而变化,光强颜色深,光弱色浅。菌褶白色,长短不一,长的由菌盖边缘一直延伸到菌柄,短的仅在菌盖边缘有一小段,形如扇骨。菌柄侧生,白嫩中实;菌肉白色,稍厚但又柔软。

望着亲手栽培出来的平菇茁壮成长,心里又同时为其他即将破土的菌种们加油鼓劲。一个月来的种植体验让我们领略到了劳动的不易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在合作中增进了同学情谊,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2205班的种蘑菇报告

成员:敬梓馨、戴铭洺、李佳倪、莫妍书、陈雨嫣、陈宣霖、郑采扬

一个月前,我们接到了培育菌种的任务。对此感兴趣的我们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集合在一起开展了种蘑菇的课余活动。

起初,我们怀着好奇与迫不及待的心情,积极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任务:两个小时浇一次水;课间便招呼同伴,三五成群奔向生物园。因为热爱自然生物,常常因为呆太久而在预备铃声中冲回教室,我们打趣浇水这个有趣的小任务为体能训练

但不久后我们便遭受了打击。眼看着隔壁班的蘑菇冒出苗头,生根发芽又蓬勃生长,而我们作为浇水最勤(可能)的一个班级,蘑菇迟迟不见迹象,一定程度的浇灭了我们的积极性,每次去浇水都忍不住揭开隔壁班的湿布,悄悄瞥一眼他们蘑菇的长势。有时感叹凭什么,有时在心里偷偷蒙上灰心的色彩。就连生物老师也来问我们蘑菇是否出芽,我们只好沮丧的回答:毫无动静。咨询老师才知道,原来我们班的蘑菇品种不一,生芽慢,要持之以恒才能收获成果。就算如此,也许是怀着对新生命的期待,我们依旧兢兢业业踏上按时浇水的旅途。

国庆假期回来后的第一个课间,我们径直奔向生物园。本意是挽救七天未得到精心呵护的植物们,而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其中两株菌种开始发芽,长出了蘑菇的样子。我们激动坏了,立志更加努力地照顾它们。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相信,在锲而不舍的行动下,我们的蘑菇一定会蓬勃生长!


3a66089d4b2946c986ccde0f5bfe51c4.png

e80ef755b6564038a7a5e6d96ff37f1b.png

6115bd2d737f4e4d8962f943a087d3ff.png

4bc96eb1355b435299666095722ee49b.png



2208班的种蘑菇报告

人员:刘咏鑫、黄一帆、黄筠雅、季希雅、李栩诚、唐赟博、杨金桥、唐铭轩、罗妍绮、周洋钒

实践目的:为了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劳动教育与生物学科知识融合,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建构生物知识,学以致用,将生物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实践过程:

1.种蘑菇

老师把菌种分配好以后,同学们便围在本班区块内,忙活起来。由于我们班区块内还种有含羞草等植物,我们先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慢慢地挖出,生怕把根筋弄断了,再把其安放到精心挖好的新坑填土夯实,交上少许水。等其余的植物被安置好之后,就是令人期待的种蘑菇,可怎么种便成了新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是要全部埋进土里,有的同学却说直接放哪就行最后老师过来指点我们,原来我们都没有完全想对,应该将菌砖放在坑里但不用埋土。最后为其浇上水,期待着小伞撑起来了那一天。


d23efd059fd54392964d5c2a6f17d3a6.png

2.浇水与培养

我们将十个人分成两人一组共五组,每天轮流浇水。同学们很积极,每次浇水回来都述说着蘑菇的长势。


e65e846be6974c54b1c679172cf1c05c.png

3.成功与收获

结束的那一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小伞绽放,白色的伞柄,灰色的伞盖,虽说没有玫瑰花般的魅力,但也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结:蘑菇种植过程中,需要同学们认真和耐心对待,结合生物所学知识,不断思考与探究,思考为什么。同学们对蘑菇种植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高,种植过程很顺利,在两个星期的浇水培养中也十分用心。

7d34090586534f5aa332cde5bf6b7dc1.png

通过学习种植蘑菇,将所学生物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学们对不同类型真菌的形态结构更加清楚。认识到蘑菇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要想种植成功蘑菇,需要正确的科学指导,同时也需要耐心和极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蘑菇种植,将生物知识与劳动教育整合,让同学们意识到劳动的不易,同时也对劳动的成果更加珍惜。同学们纷纷表示,参与蘑菇种植的实践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也让他们的动手实践得到提高。

期待下一次生物综合实践课程的到来,让我们的生物知识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趣。

2209班的种蘑菇报告

踏入生物园的第一刻起,我的视线就没从那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上移开过。宽敞的玻璃房内摆放着一排排水管改造的花盆,五彩缤纷的花儿竞相开放,含羞草经不起我的触碰,害羞地躲藏,还有一大堆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空气里是独属于自然的土壤芬香。想到我们班马上也要有自己种的蘑菇,我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

  我们领取了两个凤尾菇菌块,两个鸡腿菇菌块。前者半埋在土里。后者全埋在土里,最表层显露出来接触空气。组员们分成六组,一开始每天浇两次水,每次只是喷洒到土壤湿润,并用湿毛巾遮盖,约二到三周凤尾菇开始长出几小丛菌丝,菌丝白色细长,菌盖呈浅灰色,一丛一丛像珊瑚一样洁白耀眼。此时由于天气炎热,我们每天浇三次水,每次浇一壶水。蘑菇不能长时间见光,加上每天浇水,因为潮湿,土壤内有很多长条的节肢动物,有些土壤上甚至有霉菌。幸好据老师说,那些虫子不吃蘑菇。浇了三周左右,凤尾菇变大,细小菌丝合成大菌子,菌盖上表面光滑有粘液,菌杆变粗硬。过后几天每浇水,菌子都会变大变饱满,菌盖变扇形。期间有几次中断了浇水,菌子肉眼可见干枯,菌盖边缘翻卷。鸡腿菇则毫无动静,据老师说要四十五天才能长出来。凤尾菇已经可以采摘,菌杆上有像绒毛的东西。

e40852ee7a434ed8bb4375994d30e1b7.png

  每天浇水虽然有点麻烦,但大家都勤勤恳恳,悉心照料着蘑菇。当蘑菇抽丝生长的那一天,每个人心中都喜悦满满。不仅是因为劳动得到了回报,更是因为一个生命出现在了眼前。在种蘑菇的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浇水不按时等错误,但这将会成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也会成为我们在高中的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将来我们想起这段经历时,剩下的是欣慰与自豪。

  生物实践的意义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次经历,我们看到它长大时会欣喜。不知不觉它已经成为了我们忙碌高中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许也会有和它说再见的时候。到那天时,我们所保留的是对这一段经历的自豪和欣慰,在这之后,我们依然会想起它给我们的故事,那是我们向前走时一个莫大的鼓励,永远保持热情,这就是它带我给我们的意义。


2210班的种蘑菇报告

小组成员:陈柏豪 胡博文 张钧涵 蒋金延 王子彭 蒋锦涛

我校于开学第三周周二的第八节课,开启了高一的生物实践活动。我们班级则以六人小组的形式参与。

那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植物园,取出培养土块袋子,按老师要求,剪开塑料包装,将其埋入本班对应的培养区,露出培养土块上表面。为保证凤尾菇的需水补给充足,我们分成了两小组,每组三人,两组于早上7:00,中午12:30,下午5:10交替浇水,且盖上湿布遮光。本以为如此安排便可坐等丰收。可却不尽如人意,没过两天,我们就接到老师通知:湿布在晚上没有掀开,蘑菇不透气,迟迟长不出来。我们及时做出调整,可意外还是于一天后降临:桂林烈日当空,蒸发量大,又正值需水量大的时期,培养土块很干。因此,我们改成了每日六人六次浇水,可正因人多,责任分担的心理逐渐我们之间酝酿,且大家仍未完全适应高中的节奏,学业繁重,忘记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如此恶性循环中,那一团团绿里透白的细菌侵占了培养土。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

我们向老师重新申领了凤尾菇培养土块,严格按照正确方法重新栽培,且每次每块浇水50毫升。若未长出蘑菇,则在白天盖上湿布,晚上掀开透气;若已经长出蘑菇,则全天不盖湿布。

第一天,培养土无明显变化;第二天,土块表面长出了星点白斑;第三天,土块表面已出现大片泛白的情况;第四天,已经长出了小蘑菇,细而小;第五至六天,生长良好;第七天,凤尾菇终于成型。斜躺在培养土块上,正如其名,菌盖如凤尾向外舒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生物实践活动,六个人,一颗心,两次培,终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国龙少年,中国少年,当志存高远,不能止步于眼前的课本,而更需培养实干精神,拼搏奋斗,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才能望见那诗和远方。

2111639c04214da68bbdc14eb3e9cb62.png


2212班的种蘑菇报告

不同于春的生机,秋更加稳重,是属于开拓者,劳动者的季节。在学校的支持下,高一同学开展了种植菌类的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报名,并认真投入道实验室动手栽培和观察中,是难得的场景。

照顾菌类固然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每天都需要去浇水,但同学们不畏劳苦,迎难而上,每次大课间第一件事就是去生物园看看我们的蘑菇种植包,给它包上湿毛巾、喷喷水,期盼着它们能快点长出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照顾菌类,终于在一个星期后,我们的菌菇第一个冒出来了,一个个圆圆的小脑袋,我们都极度兴奋,然后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对这次的活动做总结和谈感受,收获颇多,感触极大。

人间万事出艰辛。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真切体会到了生物科学实验的乐趣,期待日后能有更多类似活动,让大家能够让理论结合实践,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有心的体会。


86d18993f7d84e8780b1522fb4670d16.png

887fb81e2a2f4ec38ea56cba35637b41.png


a3c413a1ced74788bc0318c4a4eaf57b.png

840877ef74184c388847b5643a0b6c42.png


经过一个月的实践食用菌的栽培初见成效,学习与实践仍在继续......


070e48ab152e460fa60fde9f8a9b732f.png

2300fd90ce80483cb2dae94afee02151.png

8f927eec66f7492e9930a6c3fa702b9c.png

52f27d35b285427ea57cee6112067ec2.png

2fb8a400e1164307a8529a1c2b3a97a3.png

bd513a7cf54e4ed9913fe6d350de5803.png


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强实践能力,让知识转化为能力,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在路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