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研活动>详细内容

国龙教研——名师创新课堂剪影

发布时间:2022/03/21 点击数: 【字体:

听者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

2022年3月16日上午,我校“名师创新课堂”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教学名师唐清洁副校长在学校录播室执教《小石潭记》。其课堂教学语言灵动,设计独具匠心,过程浑然有成,尽显名师风采,倍得后学奋趋。

f01166e135db47b3aedc10e7d743e606.jpg

其一为“清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以“清”字一线串珠,统领全篇教学,设置的主问题导向高效。围绕这一“清”字,教师引领学生自如地出入文本,教学有格,可谓精彩。

e263c3e7b22745598eb3335065bd120f.png

其二为“清流”。教师多年教学积淀,孕育出教学清澈之流。一扫文言教学固有的枯燥乏味,授课若行云流水,流畅有序,自然成趣。温故,理思路,融景之技法,悟文意……课堂教学循序渐进,以“水”串联起了诸景的解读,归之为“清”,一字蕴诸意。师生在课堂上览古阅今,以群文阅读走近作者,探历史长河中“鸣”而“作”的文人,汇成股股“清流”。教学有致,可谓精彩。

8a1558d22c5042388a0e4294a0452414.jpg

其三为“清新”。 教学构思和设计新颖,颇具匠心。以“清”为核心,将“潭水之清冽、环境之凄清,文化之清流”作为分枝,由物到景再到人,层层递进。又如用“冽”埋伏笔,呼应“环境之凄清”。教师在授课中旁征博引,如拓展与桂林本土相关的诗文如“船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注重文化浸润提升课文的广度和厚度,知人论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教学有方,可谓精彩。

6f843aa24c1646a0886f8ba961186272.png

其四为“清高”。文言教学既能够体现工具性,又能够表现人文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感悟到柳宗元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认同他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一股清流,滋润着我们后来者的内心”。好的语文课,教师的高明,当在于“人如其课,课如其人”。其教学有节,可谓精彩。

9976d1792b7c4416943426fcf32c3f78.png

教学中,“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时看似随意的一个设计,背后却是别具匠心,满含心血!名师的教学艺术留给我们后学很多很多。

 

 

听者感悟〖课堂绽放创新〗

2022年3月17日,我校教务处主任、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唐言江老师在“桂林国龙外国语学校名师创新课堂”活动中执教了一节精彩的思维碰撞课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与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625a7953c2014e67b5046497e5fc7418.jpg

66ddc254576f44bca6f831107a9f7499.png

本节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将知识建构与理论分析、实验探究相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伊始,唐言江老师创设“教室停电”的情境,提出“停电两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课件内容主次分明,始终以“交流研讨框”里的问题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从电流的产生的本质以及化学反应类型两个角度深度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并不断以问制问,充分给予学生表达交流时间,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形式促进思维碰撞,以制定探究“Zn-Cu-稀硫酸”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方案。

461c537a5feb4cb6be0fbd7174c794de.png

学生根据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探究,从宏观的实验现象中收集证据,以微观的视角分析Zn片与Cu片中的能量变化与电子转移情况,其中最能体现创新教学手段的是让学生代表利用“短剧”的形式演绎Zn片与Cu片中“电子得失情况”,从而体会电池产生电势差的原因,建构原电池工作模型,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次,学生在简易原电池装置的基础上发散思维,通过改变电极类型、电解质溶液、连接方式等继续进行实验探究,最终明确“构成原电池的四大条件”,完善原电池工作模型,这极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

50c46d2826bf4e169e8188f44f020bd8.jpg

唐言江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与育人模式注重思维逻辑训练,贯穿着“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认知理念,启发学生学会运用化学思维和化学知识去辩证分析、高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体会到化学的价值,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0d5fc690ec214d24ad2492430cf20831.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