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讲话——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 (高78班 曾昱文)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食堂排队用餐时,你是否有过插队的行为?如果没有,那么你在看到他人插队的时候,心情又是如何?
不学礼,无以立
(高78班 曾昱文)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食堂排队用餐时,你是否有过插队的行为?如果没有,那么你在看到他人插队的时候,心情又是如何?而你的行动到底是提醒还是选择无视? 我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让同学们列举出校内不符合礼仪规范的现象。结果显示:大约有70%的同学都在抱怨食堂插队的问题,而50%的同学都提及了有关饮水机和开水房里茶叶乱倒的行为,30%的人则抱怨小卖部门前垃圾乱丢的现象。 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深有感触,而这些不良现象折射出的问题便是礼仪的缺失。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而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北绘认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说到文明礼仪,不得不提一下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国时,无不展露良好的礼仪习惯,从他大方而不失礼节的见面握手礼仪,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得体的礼仪习惯。在服饰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崭新的中式礼服,在荷兰比利时亮相,让世人眼前一亮,让国人为之振奋,习主席所穿的中式礼服,形似中山装,又不同于传统的中山装,而是对中山装关键的部位进行了改良,既保留了中式服装的传统,又采纳了西服某些元素,使之巧妙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反来说,一个人不注重礼仪,丢失的也甚至是整个国家的荣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礼仪的历史教训。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如今我们只是坐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人们虽有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学习礼仪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是“窗外事”,无礼而不立,在学校我们更应该养成良好习惯,认真积极地学习礼仪。在学校里,我们周围都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去在意,但这些小事情都体现了我们的礼仪习惯。就如,在我们就餐完毕后,桌子上或多或少的堆积着残羹剩饭,倾倒剩菜剩饭后随意摆放的餐具,虽说有食堂阿姨为我们清理,但无视这些不雅观的行为直接体现了我们对礼仪的怠慢;也如,在小卖部门前,脏乱的地面和石桌石凳,是否也值得我们深思…… 当说到个人礼仪,也就不得不提到学校严抓的仪容仪表。有些同学可能认为,飘逸的长发,炫酷的刘海,都是个性化的体现,但要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自然朴素美才是一个人应具有的真正美丽,这也就符合了学校对我们仪容仪表的要求。 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形象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形象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礼仪修养,人的礼仪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那我说:如果你失去了礼仪,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作为附外的学生,这些良好的礼仪习惯都是我们必备的,让我们从小事开始培养礼仪的习惯,让礼仪之风扬起我们进步的风帆! (责任编辑:庾志华)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